close

  在亞洲之行的第一站日本,美國總統奧巴馬給國際媒體的印象,大體是做了兩件事:吃壽司、談釣魚島。媒體對後者著墨最多。奧巴馬先是在行前接受日本《讀賣新聞》書面專訪時聲稱,釣魚島在日本施政之下,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接著在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後共同見記者時又親口重申了這一立場;最後在結束訪日之際將這一表態寫入美日聯合聲明。
  奧巴馬就釣魚島問題的表態,從書面答問,到口頭重申,再到聯合聲明,在形式上層層遞進,凸顯其有備而來,刻意就這一問題做足文章。不論是美國主動為之,還是日本一再央求,明知中國會不高興,美方還要在總統這一最高外交層級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態,頗有些“豁出去”的感覺,就像卯足了勁兒掄起“三板斧”。
  奧巴馬為什麼要這樣做?這首先要從他為什麼來亞洲訪問說起。奧巴馬第一任期時就宣稱要做“太平洋總統”,認定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美國的未來同亞太息息相關,多次表示重視亞太,並於2011年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為此,美國決定在外交、戰略、安全和經濟等領域增加對亞太地區的投入,總統也要多跑幾次亞洲。但時有不濟,2010年奧巴馬由於醫療改革和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三次推遲對印尼等亞太國家訪問計劃,2012年和2013年又因與俄羅斯的摩擦、國內聯邦政府“關門”等原因接連取消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和訪問亞太國家的計劃。
  這樣三番五次地動輒推遲或取消擬議中的總統亞太之行,再加上中東和歐洲的敘利亞、伊朗、烏克蘭等問題的掣肘,美國國內外的輿論開始質疑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是否當真,能否落實。美國高官和奧巴馬本人不得不多次出面解釋。因此,奧巴馬這次亞洲之行具有“還賬”的意味,更多的是對盟友的“安撫之旅”,期望盟友對美國繼續保有“信仰”。“安撫”什麼呢?盟友們不要擔心中國,有美國呢。如何“安撫”?一是沖中國隔空喊話,要中國處理與鄰國爭端時“遵守規則”,不要“威脅、恐嚇”;二是為日本、菲律賓等站台、幫腔,強化同盟和安全關係。
  有了奧巴馬的“三板斧”,照理說安倍應像吃了定心丸,能夠睡個安穩覺了。但其實未必,連奧巴馬也不確定自己的“三板斧”是否奏效。因為這可能會助長安倍的挑釁和冒險,並且激起中國的強烈反彈,東亞的局面會更加複雜甚至激化,對美國的戰略目標來說適得其反。至此,奧巴馬又說自己的表態沒有“新意”,別的美國高官都說過,並開始重申美方在釣魚島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各方應降低調門、和平解決,避免局勢升級,並特別強調中美關係和中日合作的重要性,聲稱這是一個“需要強調的更大的要點”。
  這其實再次顯示美國在亞太所處的戰略困境。美國要維持在亞太的主導地位,心有餘而又感力不足;靠力挺“小伙伴”換取盟友的支持配合,又不願被“小伙伴”拖入與中國的糾纏中;憂心中國的崛起會擠壓自己在亞太的戰略和活動空間,又擔心過多的牽制會把中國預先推向對立面。本來要把釣魚島問題打造成既能調動日本又能牽制中國的一張牌,但玩過頭的話,“好牌”就變成了“臭牌”。
  美國想在中國與日本等國之間“打楔子”,以便能夠左右逢源,但難免搞得自己左右為難。不從合作共贏出發,而是守著冷戰思維與零和游戲不放,就會陷入戰略困境而不能自拔。美方既明確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又拒絕說明具體會怎麼做,刻意保持政策模糊空間,看似聰明、靈活;但中國在維護領土主權問題上沒有模糊空間,這種模糊對清晰,將使美國由貌似主動陷入實際的被動。
  日本不要高興的太早了,奧巴馬的“三板斧”好看不中用,對於中國並沒有震懾作用,只能讓中國看清美對華政策的兩面性。美方最好收起自己的“斧子”,不然局勢激化起來,國際輿論就沒有關心奧巴馬吃壽司的閑情逸致了。
  (賈秀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67quhrq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